close

  中新網6月19日電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前表示,民進黨要貼近民意,一度給外界無限想像空間。然而,蔡英文近日拒絕參加“經貿國是會議”,揚言將在“立法院”臨時會進行“激烈戰鬥”。《香港商報》19日撰文稱,蔡英文舉動顯現其兩岸政策仍是“空心菜”,加上賴清德也算是“鐵桿台獨”,從賴清德之前在大陸談“台獨”問題時的態度與內容看來,民進黨無意改變“台獨”立場,只是試著用比較不刺激對方的方式論述既定的主張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以自由經濟示範區(簡稱“自經區”)為例,蔡英文錶面不反對,實際卻認為經濟問題非單一政策能處理,所以要提“總體經濟戰略”。只是,2010年,雙英(馬英九與蔡英文)辯論ECFA(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),代表反方的蔡說臺灣需要的不是ECFA,而是總體經濟戰略;2013年,兩岸簽署服貿協議,蔡英文還是說臺灣需要的是總體經濟戰略。但這麼多年了,她的戰略內涵到底是什麼,始終沒給答案。
  自蔡英文上任黨主席後,民進黨內的兩岸政策氣氛已然不同,不但黨內幹部,甚至是新潮流系,面對大陸的態度轉趨積極,蔡英文也開始想改變其“空心菜”的形象。這是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,其一是民調不認同民進黨“逢中必反”的不理性政策;其二是對於2014年和2016年選舉,民進黨必須表現出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形象。
  最引人註目的是蔡英文關於“蔡張會”的新表態。從悍然包圍遠道來訪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,到釋出善意、謹慎歡迎國台辦主任張志軍來訪交流,民進黨確實在兩岸問題上轉了一個大彎,但我們還看不清楚民進黨大陸政策的列車在轉彎之後,將要開往何方。
  在“言”的部分,我們看到民進黨開始改用“對岸”來稱呼大陸方面,這當然是一個進展,也是善意。然而,到目前為止,這樣的“言”多半還停留在“形式”的層面上,更重要的還在於“實質”的“內涵”層面。
  在“行”的部分,亦然。蔡英文歡迎“蔡張會”,賴清德進行城市交流,這都是重要的變化,但同樣也停留在“交流”的這種形式的層面上。更需要觀察的“行”是民進黨會怎樣面對許多關鍵性的兩岸關係相關議案,及民進黨是否仍繼續採取焦土抗戰、拖延戰術。
  民進黨願意與大陸和解、蔡英文歡迎張志軍來訪,究竟是策略的調整或路線的改變?細品蔡英文所謂願意在沒有前提下與張志軍見面,其實這就是一個前提,要張志軍往訪民進黨中央黨部,民進黨在未放棄“台獨”情形下根本毫無可能。
  尤其,民進黨已經表明不會讓《服貿協議》短期內過關,蔡英文放話要在“立法院”為反《服貿協議》、反兩岸監督條例激烈戰鬥。
  其次是賴清德市長日前訪問上海,以其色彩、資歷和聲望,竟也走到訪大陸“唯恐誤了這班車”的地步。賴清德算是“鐵桿台獨”,願意藉著文化交流的名義赴大陸,象徵著新潮流系對於大陸態度的鬆動。但態度的鬆動是否代表政策與立場的鬆動呢?從賴清德在大陸談“台獨”問題時的態度與內容看來,民進黨無意改變“台獨”立場,只是試著用比較不刺激對方的方式論述既定的主張,並把“台獨”的責任推給臺灣人民。
  總之,民進黨已經認識到,用堆砌華麗詞藻、創造新名詞的方式,不足以破解兩岸罩門,必須採取更具體的作為,才有可能擺脫“逢中必反”的刻板印象。然而,如果蔡英文在重新民進黨主席後還是與兩年前相同,總以模糊方式處理重大議題,用全面否定的態度面對兩岸,那麼,這樣的民進黨奢談想改變臺灣,也奢想重返執政臺灣。(潘錫堂)
(原標題:港媒:民進黨“台獨”沒變 只是不刺激地表達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h43khewd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